培訓搜索引擎

從一人修行到集體修行–稻盛名著《六項精進》解讀和踐行

內訓講師:宗英濤 需要此內訓課程請聯系中華企管培訓網
從一人修行到集體修行–稻盛名著《六項精進》解讀和踐行內訓基本信息:
宗英濤
宗英濤
(擅長:企業(yè)戰(zhàn)略 領導藝術 企業(yè)文化 )

內訓時長:1天

邀請宗英濤 給宗英濤留言

內訓咨詢熱線:010-68630945; 88682348

1、今天的企業(yè)經營,為什么需要哲學和修行充滿正能量的《六項精進》2、稻盛和夫《六項精進》的起源及與“六波羅蜜”的衣缽傳承3、學習稻盛“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”就能夢想成真的理想法則4、堅持原理原則、心性修煉、利他而為、借助宇宙力量的深度剖析4、稻盛和夫“要謙虛,不要驕傲”背后的做人智慧和精髓剖析5、掌握如何正確理解并在工作中應用“每日反省”的實踐論6、學習稻盛和夫用“活著就要感謝”的利他精神,把“利他而為”作為成功經商的出發(fā)點8、學習稻盛和夫如何借用“與宇宙相和諧的天力”做大事業(yè)9、企業(yè)的領導干部如何借用《活法》,建立自己的領導力,打造企業(yè)的經營哲學


內訓課程大綱

一天內訓課/公開課大綱

【從一人修行到集體修行–稻盛名著《六項精進》解讀和踐行】

      ---------------------授課老師:宗英濤 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
【課程背景】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快速發(fā)展,企業(yè)家如何在傳統(tǒng)行業(yè)里緊跟時代發(fā)展潮流和產業(yè)調整趨勢,做大企業(yè)價值,挖掘新的增量和利潤源?三年新冠疫情的結束,又讓我們走到一個新的拐點,在經濟下行的新常態(tài)下,企業(yè)普遍面臨市場消費疲軟、競爭激烈、勞動力成本上漲等不確定因素,企業(yè)競爭已經從增量轉向存量,如何打造企業(yè)的核心競爭力,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就成為大小企業(yè)家們的必答題。

 

當下我們的經營環(huán)境與上世紀日本企業(yè)面臨的局面很相似。京瓷創(chuàng)始人稻盛和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,用經營人心的智慧和行動,激活員工內心的“愿”,實現了50年持續(xù)盈利的奇跡。他一生創(chuàng)建了兩家世界500 強企業(yè),被譽為經營之圣,并于 2010 年成功拯救破產的日航,作為航空業(yè)門外漢,在不到半年時間內,就讓日航大幅扭虧為盈,全世界都在關注其成功的手法是什么,他說:如果不導入阿米巴經營,成功會來的晚一些,如果不導入經營哲學,日航是一定不會成功的??偨Y起來,其成功秘訣盡在《六項精進》之中。

 

《六項精進》凝聚了稻盛和夫個人修行的精髓,是他締造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(yè)、并在2010成功拯救日航的底層邏輯,體現了其從“個人修行到集體修行”的成功之道?!读椌M》超越國境、超越民族、超越語言差別,是人生成功的鐵則,稻盛說,“六項精進”是搞好企業(yè)經營所必須的最基本的條件,也是我們度過美好人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條件。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持續(xù)實踐“六項精進”,我們的人生必將更加美好,美好的程度將超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和想象。事實上,我的人生就是這樣。

 

【課程簡介】《六項精進》是稻盛和夫堅持50年經營企業(yè)不虧損的精神支柱,已經被眾多行業(yè)和企業(yè)證明是行之有效的,其特征接近佛教的“六度”,很容易被國人吸收,受到國內企業(yè)家的追捧。但在實施過程中,很多人發(fā)現,雖然稻盛的書讀了不少,卻不知如何落地;培訓課上了不少,如何實施仍是一頭霧水;有的落地初期有效,后期流于形式……。宗老師結合10數年的培訓和咨詢經驗,著作了《阿米巴經營領先之道》一書,并注冊了版權課程【心法+干法】原點阿米巴經營體系,本課程涵蓋了《六項精進》的核心內容。

【培訓收益】

1、今天的企業(yè)經營,為什么需要哲學和修行充滿正能量的《六項精進》

2、稻盛和夫《六項精進》的起源及與“六波羅蜜”的衣缽傳承

3、學習稻盛“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”就能夢想成真的理想法則

4、堅持原理原則、心性修煉、利他而為、借助宇宙力量的深度剖析

4、稻盛和夫“要謙虛,不要驕傲”背后的做人智慧和精髓剖析

5、掌握如何正確理解并在工作中應用“每日反省”的實踐論

6、學習稻盛和夫用“活著就要感謝”的利他精神,把“利他而為”作為成功經商的出發(fā)點

8、學習稻盛和夫如何借用“與宇宙相和諧的天力”做大事業(yè)

9、企業(yè)的領導干部如何借用《活法》,建立自己的領導力,打造企業(yè)的經營哲學

 

【課程特色】遵循以中為體、洋為中用的原則,宗老師采用引導式授課,在系統(tǒng)研究稻盛經營哲學的基礎上,將其思想精髓和中國企業(yè)實踐相結合,突出課程的本土落地性,用親自輔導過的真實案例增強親切感。

【課程對象】董事長/總裁、總經理、部門經理等企業(yè)中高層管理人員。

 

【課程時間】6 小時(6小時/天)

 

【課程大綱】

上午

第一章 經營為何需要哲學

 - 企業(yè)管理的演變過程

- 不變的是“道”,變的是“術”

 - “道”是企業(yè)家最后的堅守

- 經營哲學和企業(yè)文化的異同

 -《大學》內圣外王修煉之道

- 理念經營的先驅松下電器

- 稻盛和夫的《成功方程式》

- 稻盛和夫的思想體系

 -《京瓷哲學手冊》解析

 

第二章 磨煉靈魂 提升心智

 - 企業(yè)經營是門綜合的藝術

- 人性惡   vs人性善的討論

- 儒家的心性學說

- 為何說,西游記闡述的是儒家成功學?

-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

 -“六項精進”釋義

 -《大學》中指明的入世修行邏輯

 - 釋迦摩尼的“六波羅蜜”

 

第三章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

 - 企業(yè)經營中的“三境”

- 如何做到“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”

 - 產品質量是完美心靈的產物,而不是檢驗的結果

- 聽見工作現場的“神靈之聲”

 - 如何用“潛意識”改變人生?

- 努力工作是創(chuàng)新的源泉

- 不能以現在的能力制訂目標

 - 領導要有意識地把自己逼入絕境

-《經營十二條》的內在邏輯

- 陽明心學的方法論-事上磨

 

第四章 要謙虛,不要驕傲

 - 六項精進   vs 六波羅蜜

 - 作為一人,何謂正確

 - 判斷是非的三把尺子

- 用原理原則去決策,而非所謂“常識”

- 引領IBM高績效的原理原則

- 一個浙江商人的20條經營哲學

- 原理原則決策扇形圖

下午

第五章 要每日反省

 - 真我即佛性,佛性即真善美

- 王陽明:日日反省就是回歸良知

- 捫心自問,參與KDDI新事業(yè)的動機

 - 曾國藩、王陽明和松下幸之助的反省案例

 - 東方有自省,西方又冥想

 - 喬布斯的事業(yè)起步于禪修

 - 工作即修行,工場即道場

 

第六章 活著,就要感謝

 - 活著,應該感謝誰?

- 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三個階段

 - 借助宇宙的力量成就一番大事業(yè)

 - 稻盛用“偉大之物”拯救日航

 - 何謂“經營的真諦”?

 

第七章 積善行,思利他

 - 稻盛《活法》和《了凡四訓》

- 命運法則vs因果法則矩陣

 - 如何用分值界定人格?

- 人格   = 先天性格+后天哲學

 - 優(yōu)秀領導人都是人欲激活大師

 - 世界上最偉大的商業(yè)模式

 - 修身豈為名傳世,做事惟思利及人

 - 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服務

 

第八章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

 - 費斯汀格法則

 -《金剛經》中最有靈性的三句話

 - 因上努力,果上隨緣,利潤不用強求

 -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,幸福就在當下

 


講師 宗英濤 介紹

擅長領域: 阿米巴經營、經營哲學、年度經營計劃與績效管理、公平激勵和合伙人計劃。

教育及從業(yè)經歷:

阿米巴經營(中國)研究院常務副院長         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客座教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國際注冊管理協會CMC注冊咨詢師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阿米巴經營領先之道】一書著作者

   

講師簡介:

宗英濤老師具有20多年制造業(yè)管理經驗,曾擔任過美國、德國、意大利跨國公司的中國工廠總經理12年,熟悉汽車零部件、醫(yī)療器械、機械制造、塑膠注塑等行業(yè)的運營管理,精通現代工廠管理方式和工具,如ISO/TS、ERP/MES、精益生產、供應鏈管理、項目管理等。

宗老師長期關注和研究東西方不同管理理論和文化,在阿米巴經營領域咨詢和服務過的客戶數百家,在阿米巴經營的培訓和咨詢過程中,能將西方管理思想和以日本京瓷為代表的阿米巴經營模式相結合,將東方智慧與西方現代管理方法結合,靈活運用于中國企業(yè),更能滿足中國企業(yè)的實踐需求。在咨詢實踐的基礎上,宗老師著作了【阿米巴經營領先之道】一書,系統(tǒng)總結了他對阿米巴模式的落地感悟,包括原理、案例、方法、圖表、工具和模版,像一本教材,把阿米巴經營的“道法術”一頁頁呈現在讀者面前。


n  授課風格:

 1. 氣場強大、控場能力強、聲音好聽(有磁性)、親和力強、儒雅、嚴謹;

2. 引導式授課、理論研究有深厚、課程內容有高度和深度、行業(yè)一流專家;

3. 有實操的真實案例、咨詢項目經驗豐富、課程工具性強、課程落地性強;

4. 反頻率高、配合度高、責任心強;


上一篇:人人都是經營者,企業(yè)轉型升級的阿米巴智慧
下一篇:企業(yè)的活法–稻盛和夫名著《活法》解讀和踐行

培訓現場